2009年3月4日 星期三

合歡山小風口2009年2月氣溫變化圖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高海拔試驗站設置於合歡山小風口的氣象測站持續正常運作,目前資料已更新至2009年2月28日,歡迎有需要的網友至本站網站的「檔案下載」區下載使用。
本圖為2009年2月1日至2月28日合歡山小風口地區每日最高氣溫、平均氣溫及最低氣溫之變化圖,2009年2月最高氣溫為21.1℃,較2009年1月的14.9℃大幅上昇了6.2℃,而相較於2008年2月最高氣溫13.1℃,更上昇了8℃;本月的平均氣溫為4.9℃,較上月的零下0.2℃高了5.1℃,也較去年同期的0.9℃高了4℃;本月最低氣溫還是在零下5.9℃,但也較上月高了4.1℃。本月的總降水量僅有28㎜,全月僅有3天有降雨的記錄,總計本年1月和2月的累積與量僅有49㎜,和2008年1、2月的累積雨426.2㎜相較,僅約去年的11%,這一降雨量大幅減少的情況似乎普遍在全台各地都有發生。其它詳細的氣象資料請自行參考提供下載的檔案內容。

2009年1月6日 星期二

合歡山小風二氧化碳濃度監測,顯示有趣的「微笑曲線」


微笑曲線, originally uploaded by Guest of HoHuanShan.


「氣候變遷、全球暖化」是最近最夯的話題,許多科學研究都指向人類排放「溫室氣體」是造成全球暖化的主因,其中「二氧化碳」就是最主要的「溫室氣體」之一,因此監測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便成為非常重要的工作,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高海拔試驗站為長期收集二氧化碳濃度變化的資料,自2005年5月在合歡山小風口設置的氣象測站中,便有一組偵測二氧化碳濃度的感應器,以每小時一次的頻度,記錄當地二氧化碳的濃度,截至2008年12月已累積30000筆以上的資料。
最近我們分析了這批二氧化碳濃度資料,得到了這張有趣的「微笑曲線」圖,圖中顯示的是2007年合歡山小風口各月二氧化碳平均濃度和平均氣溫,二氧化碳的月平均濃度和月均溫形成反比的趨勢,當2007年1月月均溫1.3℃時,當月的二氧化碳平均濃度是全年最高的371ppm,隨著溫度逐月昇高,二氧化碳濃度逐漸降低,到了當年最高月均溫7月的11.8℃時,二氧化碳月平均濃度也降到最低的319ppm,接下來月均溫又反轉向下,二氧化碳的濃度也再度升高;二氧化碳月平均濃度變化比較大的月分是在4月到5月,及9月到10月間;為甚麼小風口的二氧化碳月平均濃度會程現這樣的變化趨勢呢?很顯然的,這是組成當地植被的綠色植物造成的!
「二氧化碳」除了是「溫室氣體」以外,它更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製造供全球生物生存所需的碳水化合物必備的原料;綠色植物以太陽提供的能量,將無機的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機的葡萄糖,在這過程當中,便會消耗掉二氧化碳,合歡山小風口的二氧化碳濃度偵測感應器就安裝在一片冷杉林林緣,台灣冷杉是常綠的針葉樹,全年都可進行光合作用,但在可進行光合作用的溫度範圍內,溫度越高光合作用的效能也就越高,消耗的二氧化碳當然就越多,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就是當小風口月均溫逐月昇高時,當地的植被會加入更多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冬季枯黃的玉山箭竹也會逐漸轉綠,這批大量的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也就吸收了更多的二氧化碳了,但當進入10月以後,當地植被又逐漸僅剩下常綠的台灣冷杉等針葉樹,二氧化碳的消耗降低,濃度當然就上昇了。
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供養云云眾生,當然包括植物在內的所有生物在進行呼吸作用時又會將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釋出,地球就在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取得平衡間,使得全球的二氧化碳濃度趨於恆定,但自從工業革命以後,人類大量使用包括煤炭和石油之類的「化石燃料」,將遠古時代也是由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其供養的古代生物遺骸中固定下來的碳元素釋出,使得二氧化碳濃度從工業革命前的約280ppm上昇到當前的約380ppm,這很可能就是全球暖化的原因,當然這樣的論點仍然有爭議,不過二氧化碳濃度逐漸昇高則是不爭的事實;由合歡山小風口二氧化碳全年濃度的變化,清楚顯示了森林對於降低二氧化碳濃度的確有其作用,但終究會因森林老熟而使得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的平衡而減緩了森林碳吸存的功能,不過若能有效的利用木材資源,將採伐下來的林木在人類社會間反覆利用,也就是將碳元素固定在人類社會,釋出的林地再新植林,將可再度發揮森林成長過程中固定碳元素的功能,當然這終究是有其極限的,斧底抽薪之計還是要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努力發展所謂的「綠能產業」,讓太陽能、風力、水力甚至是核能發電的技術提昇,相關的訊息可以參閱最近的暢銷書「世界又熱又平又擠」。

2008年12月3日 星期三

合歡山小風口2008年11月氣溫日變化圖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高海拔試驗站設置於合歡山小風口的氣象測站持續正常運作,目前資料已更新至2008年11月30日,歡迎有需要的網友至該試驗站站網站(http://hm.tesri.gov.tw)的「檔案下載」區下載使用。本圖為2008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合歡山小風口地區每日最高氣溫、平均氣溫及最低氣溫之變化圖,2008年11月最高氣溫為21℃,和上月的21.2℃相差無幾;但本月的平均氣溫為5.2℃,已較上月的9.3℃低了有4.1℃之多,且本月最低氣溫已達到零下5.9℃,也較上月最低氣溫1.3℃低了許多。比較2007和2008年11月的氣溫資料,2007年的最高、平均和最低氣溫分別是25.5℃、5.7℃和零下8.3℃,顯示本年11月的月溫差較上年緩和。本月最低氣溫在零度以下的天數已達15天,因此在小風口地區夜間都有結冰的現象,預期12月的氣溫溫將會更低,來往的車輛應該特別注意。本月的總降水量為147.8㎜,全部為降雨的形式,尚無下雪的情形發生。其它詳細的氣象資料請自行參考提供下載的檔案內容。

2008年11月5日 星期三

合歡山小風口2008年10月氣溫日變化圖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高海拔試驗站設置於合歡山小風口的氣象測站持續正常運作,目前資料已更新至2008年10月31日,歡迎有需要的網友至該試驗站的網站(http://hm.tesri.gov.tw)「檔案下載」區下載使用。本圖為2008年10月1日至10月31日合歡山小風口地區每日最高氣溫、平均氣溫及最低氣溫之變化圖,2008年10月最高氣溫為21.2℃;平均氣溫為9.3℃,最低氣溫只有1.3℃,以平均氣溫而言,已較本年9月略低1℃,最低氣溫也較上月的2.9℃低了1.6℃,但最高氣溫反較上月高了0.2℃,但與去年10月相比,2007年10月的最高氣溫為25℃,平均氣溫8.6℃,最低氣溫僅為負3.1℃,本年10月的氣溫變化不若上年同時期劇烈。本月的總降水量僅有71.8㎜,遠低於上月有颱風侵襲時的1597㎜,也較去年10月同樣有颱風的586.4㎜少了許多,顯然合歡山10月如無颱風帶來雨量將會是比較乾爽的天氣。其它詳細的氣象資料請自行參考提供下載的檔案內容。

2008年10月8日 星期三

合歡山小風口2008年9月氣溫日變化圖


200809weather, originally uploaded by Guest of HoHuanShan.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高海拔試驗站設置於合歡山小風口的氣象測站持續正常運作,目前資料已更新至2008年9月30日,歡迎有需要的網友至該站「檔案下載」區下載使用。本圖為2008年9月1日至9月30日合歡山小風口地區每日最高氣溫、平均氣溫及最低氣溫之變化圖,2008年9月最高氣溫為21℃;平均氣溫為10.3℃,最低氣溫只有2.9℃,以氣溫而言,只較本年8月略低。本月的總降水量達1597㎜,為本氣象站設置3年以來最高單月記錄,主要的雨量當然是來自9月侵颱的颱風,其中在辛樂克警報期間的9月11~16日間,小風口總共降下905㎜的雨量,但集中在9月13、14、15日3天間,警報期間為9月26~29日的薔蜜颱風,其帶來的雨量集中出現在9月28、29兩天,共有509.6㎜,兩次颱風集中降雨的5日間共為小風口帶來1414.6㎜的雨量,達9月累積雨量的88.6%,如此集中的雨量,難怪為台灣帶來重大的損失,不過本站除停電幾天外,倒是無重大災情發生。其它詳細的氣象資料請自行參考提供下載的檔案內容。

2008年8月13日 星期三

合歡山小風口2008年7月氣溫日變化圖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高海拔試驗站設置於合歡山小風口的氣象測站持續正常運作,目前資料已更新至2008年7月31日,歡迎有需要的網友至該站「檔案下載」區下載使用。本圖為2008年7月1日至7月31日合歡山小風口地區每日最高氣溫、平均氣溫及最低氣溫之變化圖,2008年7月最高氣溫為23℃;平均氣溫為11.1℃,最低溫只有2.7℃。本月總降水量為762.8㎜,較上月的350.8㎜及去年同月的64mm高出許多,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該月有卡梅基和鳳凰兩個颱風帶來的雨量。其它詳細的氣象資料請自行參考提供下載的檔案內容。

2008年6月4日 星期三

合歡山小風口2008年5月氣溫日變化圖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高海拔試驗站設置於合歡山小風口的氣象測站持續正常運作,目前資料已更新至2008年5月31日,歡迎有需要的網友至該站「檔案下載」區下載使用。本圖為2008年5月1日至5月31日合歡山小風口地區林外每日最高氣溫、平均氣溫及最低氣溫之變化圖,2008年5月最高氣溫為20.1℃,較上月的21.1℃還略低一點,原因應該是本月下雨天數偏高,全月僅有9天是全日無降雨的日子,去年同期則是13天;本月平均氣溫為9.1℃,較上月的7.9℃高約1.2℃,顯示合歡山小風口已將進入晚春初夏的氣候,氣溫將逐漸回升,最低氣溫則是仍為低於零度的-0.9℃,總降水量為376.4㎜,較上月的200㎜高出甚多,也較2007年5月的累積雨量266㎜多出110㎜,本年5月較高的累積雨量和降雨天數,使得今年盛開的玉山杜鵑飽受摧殘,花顏失色不少。其它詳細的氣象資料請自行參考提供下載的檔案內容。